“他連航天的門都沒有入”
黃志澄是航天專家,曾擔任過863計劃航天領域專家委員會委員和綜合專家組組長。他一度是翎客航天的支持者,但最近一年來,他越來越感到胡振宇不大靠譜。
“他連航天的門都還沒有進入,只搞探空火箭還不能算進入航天領域!”黃志澄說,“你不要說你是國內第一家民營航天公司了,這是對航天的侮辱。航天公司是指能發(fā)射到地球軌道上去的,要超過宇宙第一速度。”
黃志澄舉例說,剛剛參與“北京二號”衛(wèi)星發(fā)射的“中國21世紀空間技術應用股份有限公司”,才是一家真正的航天公司,它成立于2001年,顯然要早于翎客航天。
他最不能夠接受的一點,是胡振宇打著“創(chuàng)新”的旗號到處上節(jié)目,卻并沒有任何經過專家鑒定過的實質創(chuàng)新。黃志澄說,胡振宇現在做所的事情,都是體制內幾十年前就已成熟了的技術。
胡振宇在許多場合表示,翎客航天的計劃是三步走:先用探空火箭打開市場、然后涉足運載火箭、最后謀求星際載人。在接受《三聯生活周刊》的采訪中,胡振宇自信滿滿,“我們現在的生產成本,只有業(yè)內的十分之一。”
“光吹牛談不上生產成本,你把產品搞出來再說,”黃志澄說,胡振宇距離做出合格的探空火箭還有相當的距離,更重要的是,這個市場就有不少先來者。“西安就有一家陜西中天火箭技術股份有限責任公司,隸屬航天四院,他們家的產品賣得很好。胡振宇要從這些公司手里分市場,可能性也許不太大;我認為他就算做得出探空火箭,也可能比并不會比人家一定便宜。你若不和航天部門合作,要自己去建測控設備、發(fā)動機試車臺、加工工廠的話,東西做出來肯定便宜不了。”
對于翎客航天“將在五到七年內做出類似發(fā)射載人飛船的長征運載火箭”的說法,黃志澄認為他“需要1000人的隊伍,10億以上人民幣,還需要國家在基礎設施和政策上的支持”。
至于胡振宇在商業(yè)計劃書上所說的洲際載人交通和星際移民這些人類尚未實現的技術;黃志澄表示,這只能和科幻作家去討論了。
雖然2014年國務院發(fā)布五十號文件,明確提到了國家支持民營企業(yè)參與航天發(fā)展,但黃志澄表示,文件里的“民營企業(yè)”,并不是專指翎客航天這種初期創(chuàng)業(yè)的公司——
“在新常態(tài)下我們國家航天也是缺錢的,特別歡迎大的民營企業(yè)進入航天領域。但是我認為文件中所說的民營企業(yè)不是胡振宇這種,應該是像 BAT、小米、萬達、萬科等。它們是有一定規(guī)模、基礎,有一定財富積累的企業(yè)。若你要錢沒錢,又沒技術,拿什么和航天部門合作?”
胡振宇上節(jié)目時,經常拿馬斯克創(chuàng)建 SpaceX 公司的成功來作為例子,黃志澄認為兩者不具可比性——
“第一,馬斯克做互聯網起家,他帶著一億美金進場,這跟你赤手空拳叫人家給你投資是不一樣的。航天是一項復雜的巨型工程,還要進行反復試驗,所以這是個既要創(chuàng)新又要燒錢的事兒。
第二,美國政府大力支持馬斯克,美國宇航局(NASA )給了他們人才、技術、資金和設備的支持。SpaceX 公司請來了工作幾十年的航天老工程師。請進人才是需要錢的,對不對。現在航天部高級工程師的年薪都不低,還有很好的福利待遇,你胡振宇能不能養(yǎng)活他們?做火箭,沒有一幫十五到二十年工齡的人才,根本就不可能做好。”
黃志澄說,2014年時,他的朋友對胡振宇還是毀譽參半的,覺得他起碼精神可嘉;現在對他經常上電視吹牛開始反感了。胡所說的“顛覆航天業(yè)界”,在黃志澄看來就是一個笑話。“估計航天部門對他根本就不屑一顧。胡振宇確實是很自信,但業(yè)界看好他的人估計也很少!”
8月12日,黃志澄在微博上轉發(fā)了媒體對胡振宇的質疑報道,并評論道“靠媒體宣傳起家的創(chuàng)業(yè)者必然要經歷媒體的質疑。水可托舟也可覆舟。”
那天晚上,楚龍飛給黃志澄打了兩個小時電話,希望他能出面阻止報道的刊發(fā),得到的建議卻是“對公司的發(fā)展方向進行新的思考”。黃志澄苦口婆心勸他,“創(chuàng)業(yè)只憑熱情是不夠的,要按照科技發(fā)展的規(guī)律。”
黃志澄還向我澄清,他并不是翎客航天在商業(yè)計劃書上所寫的“特約專家顧問”。“他就是找?guī)讉人撐撐臺面,我也不知道,第一次聽你說。他完全沒有跟我提過這個事兒。”
最后,我聯系王建蒙,詢問他是否擔任翎客航天的“首席專家顧問”一職,王建蒙回復,胡振宇在今年8月2日的一個活動上找到他,希望他把顧問協(xié)議簽了,“我明確告訴小胡,我可以支持但不可能簽什么顧問協(xié)議。”
關于胡振宇本人,王建蒙說他已經無興趣談論這個話題了,好多天后,他又補充了一句,“他們太自我了。年輕人自我,就讓他們自我去吧。
新聞熱點
新聞爆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