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摘要]“昔日齷齪不足夸,今朝放蕩思無涯。春風得意馬蹄疾,一日看盡長安花!
詩人也要工作,才子也要吃飯,詩歌是一種情懷,但寫詩的人總得有種生存方式,要看詩人的生存姿態(tài),有時候看稱呼就知道,例如李白稱為“李翰林”,說明他有過翰林這種職業(yè)狀態(tài);杜甫被稱為“杜工部”,或者“杜拾遺”,說明“工部”和“拾遺”就是杜甫曾有過的工作職務(wù)。要解決生存,詩人們很大一部分還是得參加科舉考試,這是最佳途徑,也是最體面的方法。考得上還是考不上,反過來,科舉考試又成為他們詩歌的內(nèi)容。網(wǎng)上有人搜集一些唐代有關(guān)于科舉的詩歌,并做了相應(yīng)的解釋,本文則結(jié)合詩人的生平和性格進行一次觸及思想靈魂的分析。
唐大明宮丹鳳門復原圖(資料圖片)
陽光燦爛型:金榜題名 ,憂郁男也招搖過市
關(guān)于科舉考試的詩歌,最有名的當然是孟郊的《登科后》,很多人都熟能成誦,“昔日齷齪不足夸,今朝放蕩思無涯。春風得意馬蹄疾,一日看盡長安花!苯o你一點陽光,你就笑容滿面,科舉考試當時是詩人們最大的陽光之一,孟郊同學考上了,豈止是笑容滿面,簡直是笑容滿街。你瞧瞧,正因為考上了,中進士了,過去的那些個狼狽、失意,被人哂笑,都變成了浮云,今早且讓我狂妄一回,無拘無束,騎著馬兒,在拂面的春風中,跑遍長安,看盡長安的鮮花。其實未必長安開滿了花,而是在他得意的精神狀態(tài)觀照下,似乎到處都盛開了美麗的鮮花,這些花兒,其實都開在他心窩里。
孟郊中進士后,春風得意馬蹄疾,一日看盡長安花。(資料圖片)
不過,孟郊同學可不是個陽光男孩,他為人是有那么點抑郁的,寫出來的詩總有點冷颼颼的,不然怎么粉絲們會稱他的詩為“郊寒”呢。而且,到他中進士的那一年,已經(jīng)不是男孩了,他已經(jīng)是大叔中的大叔:四十七歲!
孟郊平時為人是有點陰冷憂郁的,不怎么會來事,年紀輕輕就隱居在嵩山,一般人都懶得來往,他的性格,史書給他四個字的評價:“孤僻寡合”,朋友圈和朋友群冷得出奇,甚少點贊和推送?赡芾淝鍛T了,寫詩也怪怪的,例如當一趟驢友,寫終南山,人家祖詠寫得多敞亮啊,“終南陰嶺秀,積雪浮云端”,可是孟同學卻寫成這樣:“南山塞天地,日月石上生”,寫是寫得好,可讓人覺得憋屈,說一座終南山把個天地宇宙都塞滿了,擠得太陽和月亮沒地方待,只能挨著嶙峋的山石升降,多不痛快啊,這說明孟詩人的心中,也郁積著千千結(jié)。
可是,這么一個憂郁冷色調(diào)的大叔,怎么寫出這么陽光明媚的抒情詩呢?原來,跟他媽媽有關(guān)系。記得孟郊同學寫過的“游子吟”吧,“慈母手中線,游子身上衣。臨行密密縫,意恐遲遲歸。誰知寸草心,報得三春暉。”孟同學是個孝子,孟媽媽是位慈母,她擔心兒子這么憋下去會憋出病來,于是語重心長地說:孩兒,你去考考進士吧,讓媽媽我高興高興。公元796年,孟大叔就是為了討媽媽歡心,才進京參加科舉考試的,居然一舉考上,他沒有辜負媽媽的期望,焉得不欣喜若狂?這樣看來,真的是好媽媽勝過好考官,讓抑郁的孩子難得敞亮開懷一回。
戰(zhàn)戰(zhàn)兢兢型:寫詩打聽意圖,試探自己的運氣
唐朝的科舉考試,其實個人操作的空間是比較大的,未必全看考場成績,大人物的推薦是很重要的,對成績有直接的影響,也就是說影響加分。因此,那個時候的讀書人,在正式參加進士考試前,都會挖空心思給社會名流贈詩送文,甚至送文集,而且還裝裱得很豪華,生怕對方看不上自己的文章。
公元826年,長安城來了一位浙江籍考生,名叫朱慶馀,才華杠杠的,寫的詩很有小清新的味道,看著明白舒服,同時又善于抓細節(jié),很富有表現(xiàn)力,其實,寫詩也好,考試也好,能抓細節(jié)都是必不可少的素養(yǎng)之一。朱慶馀同學的詩寫得怎么樣,我們先看一首,“寂寂花時閉院門,美人相并立瓊軒。含情欲說宮中事,鸚鵡前頭不敢言”。你看看,就好像朱慶馀自己待在宮女身邊一般,將宮女寂寞而多苦惱的生活刻畫得絲絲入扣,細致入微,兩個姐妹連說句悄悄話都怕被鸚鵡學會并泄露,最后一個細節(jié),將她們惶恐的心態(tài)描摹得入木三分。
朱慶馀同學善于捕捉細節(jié),同時又不把話說白了,說滿了,總會留些余地讓人去想象,這些才華當然不能藏著掖著,而是趕緊得讓主考官或者主考官的朋友知道,于是他寫了一首給朝廷的官員和文壇名流張籍,“洞房昨夜停紅燭,待曉堂前拜舅姑。妝罷低聲問夫婿,畫眉深淺入時無?”這是怎么回事?明明是向張大人推薦自己,怎么風馬牛不相及地寫人家新媳婦和老公的事?詩人的心思就在這里了,要張大人照顧我朱同學,給我加分,那怎么好意思說呢?不如打個比方,講個故事,一個小媳婦剛?cè)腴T,心理忐忑,于是就先問新郎,我畫的這個妝還算能跟上時代潮流,公公婆婆看來還會滿意吧。
這讀書人去考進士,不就是小媳婦入門嗎?主考官滿不滿意決定了自己的人生前途,能不緊張嗎?于是先問問您張大人,看在下這首詩能否入得了主考官的法眼。朱慶馀這一招是投石問路,試試張籍的語氣,一方面充滿了信心,一方面又惴惴不安,就跟新媳婦進門一般,這個比方確實打得很恰當。
還好,識才的張籍很賞識朱慶馀同學的才華,也體會到了他的良苦用心,于是連連點贊,而且贊得很有水平:“越女新妝出鏡心,自知明艷更沉吟。齊紈未足時人貴,一曲菱歌敵萬金”,張老師也是有才的人,他不直接夸:“高,朱同學的詩實在是高!倍且泊蛄藗比方,說朱同學的才華如同天生麗質(zhì)的越國美女,其實不妨看作是西施,不過呢,我老張也看出來你朱慶馀同學的忐忑不安和不自信,明知道天生麗質(zhì),卻還“沉吟”彷徨,怕遭到失敗。其實,我老張認為,你的詩歌已經(jīng)一曲值萬金。朱慶馀問得含蓄,張籍回答得也含蓄,但是問題都說清楚了。之后,朱慶馀真的考取了進士。一場功名,還留下一首名傳千古的好詩,這是很有文化的姿態(tài)。
失意落魄型:失敗得居然怕被飛禽和鮮花笑話
愛讀唐詩的人,肯定知道常建,知道他的“題破山寺后院”,尤其是那句“曲徑通幽處,禪房花木深”,完全可以看成唐詩的代表作之一,名氣不在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的詩句之下。不過常建同學也有過落榜失意的時候,當時難堪得不要說不好意思見人,就是連見大自然都覺得羞愧,他有一年落榜后,來了這么一首:“家園好在尚留秦,恥作明時失路人?址旯世嵇L花笑,且向長安度一春!背=ǹ嫉貌蝗缫,覺得生活在開元盛世這個美好的時代,居然落榜,真不好意思。最怕的是回到家鄉(xiāng),恐怕會被那里的小鳥和大自然笑話,算了算了,還是在長安再躲一年吧。
當然,這種尷尬只是一個成長的過程,常建后來在開元十五年中進士,和王昌齡同一榜。據(jù)說常建是長安人,然而從這首詩來看,他說自己因為落榜,恥見家鄉(xiāng)父老,想在長安躲一年,似乎又不是長安人,這也是學術(shù)界爭議所在。
還有一種情況,自己朋友沒考上,該怎么去安慰呢?王維在這方面樹立了一個好榜樣。且說某年,王維有位南方的好朋友,名叫綦毋潛,興沖沖地來京城趕考,結(jié)果落榜了,垂頭喪氣地回去,體貼人意的王維在送行時,贈詩一首,這首詩被選入“唐詩三百首”,名為“送綦毋潛落第還鄉(xiāng)”。在詩中,王維首先贊頌了這個時代,說在這個偉大的時代,沒有任何人愿意隱居在山野,紛紛都想出來為國家效力,“圣代無隱者,英靈盡來歸”,表面上是贊美時代,其實是點贊好友,說綦毋潛是位熱血有志青年,想要為大唐王朝效力,其實也有這層意思:雖然考試不得意,但是其志可嘉,值得肯定。
當然,光是說其志可嘉來安慰朋友是遠遠不夠的,還得說他有水平,于是詩中有一句:“吾謀適不用,勿謂知音稀。”老友你之所以落榜,不是水平不行,而是你的才華沒有被肯定,當然,我還是你的知音,是理解你的,是支持你的,請不要太灰心。說得時髦一點就是:在我王維心中,你就是最棒的。估計綦毋潛聽了這話,心理舒坦多了,考試失敗的晦氣也一掃而光。
當然,現(xiàn)在老友要坐船回家鄉(xiāng)了,王維老師總得送點像樣的東西,這不是物質(zhì)性的禮物,而是絕妙的山水詩:“遠樹帶行客,孤城當落暉”,遠山的樹木將你的身影遮擋,落日的光輝將孤城映照得絢麗多姿,這等于是將老友失敗的身影做了美術(shù)處理,將其置入山水畫中,多么美的安慰啊。有此美景美句相隨,雖然落第,也就心滿意足了。有文藝水準的王維老師,安慰落榜同學都是大手筆,將其描述成流芳百世的名句和美句,這個植入幾乎無人能及。(文/劉黎平)
|
新聞熱點
新聞爆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