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大約有1000萬蒙古族,中國有606萬(據2015年人口統(tǒng)計),可以說蒙古族的主體就在中國。中國的蒙古族集中分布在內蒙古、遼寧、吉林、黑龍江、新疆、甘肅、青海和河北等8個省區(qū)。目前建有一個自治區(qū)、三個自治州、八個自治縣和若干民族鄉(xiāng)。此外,在四川、北京、云南、河南等地也有零星分布。
蒙古族是蒙古國的主體民族,蒙古國的蒙古族總人口超過300萬(2015年),其中82%是喀爾喀蒙古族,分布在蒙古國中部和南部,其他有杜爾伯特、巴岳特、布里亞特、達里崗嘎、扎哈沁、烏梁海、達爾哈特、土爾扈特、厄魯特、明阿特、巴爾虎、烏珠穆沁、察哈爾、霍屯等部落。除蒙古族以外,蒙古國只有哈薩克、查騰兩個少數民族,占總人口5%左右,主要分布在巴彥烏列蓋省、庫蘇古爾省等地。
公元1206年,成吉思汗統(tǒng)一了蒙古草原上的大多數部落,并在漠北建立了蒙古帝國。此后,蒙古帝國很快統(tǒng)一了整個蒙古地區(qū),并逐漸發(fā)展成為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龐大帝國,其領土一度向西擴張至多瑙河流域。1271年,忽必烈改國號為元,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(tǒng)一的少數民族政權。同時,蒙古帝國也逐漸瓦解為多個汗國。明朝建立后,蒙古人退回草原,史稱“北元”,后又分裂為“韃靼”、“瓦剌”兩個部分。清朝通過超過一個半世紀的努力,統(tǒng)一了長期處于分裂狀態(tài)的大多數蒙古部落。在這一過程中,清政府將蒙古族劃分為內屬蒙古和外藩蒙古,外藩蒙古又分為內扎薩克蒙古、外扎薩克蒙古和厄魯特蒙古。其中,內扎薩克蒙古和外扎薩克蒙古可以說就是今天內、外蒙古的雛形。
1911年,在沙皇俄國支持下外蒙古宣布“獨立”,1915年通過《中俄蒙協(xié)約》中國在名義上恢復了對外蒙古的主權。1921年外蒙古再度獨立,并于1925年改名為蒙古人民共和國,成為世界上第二個社會主義國家。1946年中華民國政府宣布承認外蒙古獨立。1949年10月,新中國與蒙古正式建交。1990年,蒙古人民共和國改名為蒙古國。2014年,中蒙兩國建立戰(zhàn)略合作伙伴關系。
新聞熱點
新聞爆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