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25日,記者從市商務局獲悉,今年前三季度,我市實現出口值53.1億元,同比增長14%,出口增幅居全省第6位。數據顯示,農產品出口繼續(xù)保持穩(wěn)定增長,增長3.2%,其中深加工農產品出口增長66.6%;機電產品出口增長19.4%;精細化工產品出口增長30%;鋼材出口增長113%;輕工工藝品出口增長20%。數字的背后是我市出口產品質效的提升。
品質提升帶來貿易結構優(yōu)化機電產品成第二大出口商品
2016年以來,我市出口增速一直保持全省前列,出口結構不斷優(yōu)化。近年來,商務部門不斷加強基地建設,取得顯著成效。建設了粉末冶金、汽車零部件、金屬型材、精細化工、床上用品5個省級出口外貿轉型示范基地,鋼城區(qū)為山東省外貿轉型升級粉末冶金及制品示范基地,萊城工業(yè)區(qū)為山東省中西部地區(qū)加工貿易梯度承接地,在基地內,大力推行標準種植基地,鼓勵引導農產品出口企業(yè)開展GAP、HACCP等國際標準化體系認證,建設了一批高標準研發(fā)中心或檢驗檢測中心,提高了企業(yè)研發(fā)能力和產品檢驗檢測水平,提升了我市出口農產品質量和安全,深加工農產品比重不斷提高。我市大蒜已由單一的保鮮蒜發(fā)展到脫水、罐頭、調味品、保健品等十幾個系列100多種產品,其中脫水蒜、調味蒜、罐頭蒜、彩色蒜等精深加工產品因質量優(yōu)良,深受客戶歡迎,成為我市出口大蒜的主打品牌。我市生姜出口也已形成了保鮮、腌漬、脫水和速凍四大系列,其中脫水制品、罐頭制品等深加工、高附加值產品項目所占比重連年遞增,實現了從出口農產品到出口食品的跨越。
出口產品結構調整取得顯著成效。像農產品一樣,機電產品、精細化工、鋼材均實現較快增長。值得一提的是,近年來我市機電產品出口異軍突起,保持高速增長,占全市出口值比重由2011年的3.9%,逐漸增長至2016年近20%,今年前9個月全市機電產品出口值達7.8億元,成為全市第二大出口商品品種,其電器及電子產品出口4.2億元、機械設備出口1.3億元、汽車零配件出口9458萬元,均實現較快速增長,成為拉動萊蕪市外貿增長的重要力量。
品牌培育提升國際影響力新業(yè)態(tài)成為新動力
近年來,我市大力培育國際自主品牌,推動外貿領域標準經濟提升工程,出臺了《外貿領域標準化引領提升工程實施方案》和《關于加快培育國際自主品牌的實施意見》,積極引導和鼓勵企業(yè)采用國際標準組織生產,打造知名品牌,提升產品國際競爭力和知名度,目前我市一品農產、泰禾生化、泰豐食品、萬興食品等先后被認定為山東省重點培育的國際自主品牌,泰禾生化今年被認定為首批省級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示范企業(yè)。每年爭取各類政策扶持資金1000多萬元用于支持品牌企業(yè)參加境外品牌展會、企業(yè)管理國際標準認證、產品國際標準認證、出口品牌創(chuàng)建、境外商標注冊等。市財政列支400萬元風險防范資金,對投保出口信用保險企業(yè)給予保費補貼。
積極培育外貿新業(yè)態(tài),為山東啟程經貿有限公司成功爭創(chuàng)了省級外貿綜合服務企業(yè),引進阿里巴巴山東一達通、山東秦工國際等知名跨境電商和外貿綜合服務企業(yè),目前,為全市200多家中小外貿企業(yè)提供通關、退稅、物流、融資等專業(yè)化服務,其中開展跨境電商業(yè)務的企業(yè)達到156家,實現出口額近4000萬元,同比增長10倍。
出口165個國家和地區(qū)“一帶一路”貿易同比增長15.1%
我市強化國際市場開拓力度,大力實施“國際市場開拓提升年”活動,充分發(fā)揮展會在開拓市場中的主渠道作用,組織企業(yè)參加境內外知名展會進行產品展示和品牌推廣,每年組織近100家企業(yè)參加境內外知名展會,廣泛結交客戶,搶抓訂單,擴大出口成交率,出口市場達到165個國家和地區(qū)。不僅如此,我市還廣泛搜集“一帶一路”國家和地區(qū)經濟動向、經貿政策、產業(yè)轉移趨勢、海外投資的第一手信息,密切跟蹤重點產業(yè)、大企業(yè)集團的產業(yè)轉移動向。圍繞我市十大產業(yè),梳理包裝了一批重點招商推介項目,瞄準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開展專題產業(yè)招商推介活動。
隨著“一帶一路”建設的不斷推進,我市企業(yè)不斷加大對沿線市場開拓力度,一批優(yōu)秀企業(yè)有效帶動全市對“一帶一路”國家出口的快速增長。來自海關數據顯示,前三季度,我市對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出口達27億元,同比增長15.1%,帶動全市整體出口提速,成為我市外貿增長的重要拉動力量。
新聞熱點
新聞爆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