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放軍報12月7日11版登載了一篇軍報記者呂德勝隨571號導彈護衛(wèi)艦運城艦參加印度洋海軍論壇多邊海上搜救演習的采訪文章,與07年記者隨襄樊艦出訪新加坡對比,總結了十年來人民海軍的進步,戰(zhàn)艦新舊和戰(zhàn)艦在航率的對比,這代表人民海軍不但以“下餃子”的速度擁有更多的戰(zhàn)艦,戰(zhàn)艦的訓練和任務執(zhí)行強度以及人員的訓練強度也不落后。艦上航空長朱亞斌的看法是:放眼全球,仍不能自滿。與英法等傳統(tǒng)海軍強國相比,我們在很多方面優(yōu)勢并不明顯,來不得半點懈怠。這也體現(xiàn)了人民海軍對自己的定位和信心。
從中國湛江起航,經馬六甲海峽,到孟加拉國庫克斯巴扎,參加印度洋海軍論壇多邊海上搜救演習的導彈護衛(wèi)艦運城艦,在茫茫大海犁下了一道“V”形航跡。
說來,這是10年間記者第二次隨艦執(zhí)行采訪任務。2007年,記者曾隨導彈護衛(wèi)艦襄樊艦(現(xiàn)名襄陽艦)赴新加坡參加西太平洋海軍論壇多邊海上演習。
同樣是導彈護衛(wèi)艦,同樣是單艦執(zhí)行多邊海上演習任務。10年過去,記者自然免不得留心觀察,勤思多問,進行一番比較。
航行中的運城艦。吳亢慈攝
十年之變
一場“說走就走的旅行”,折射出人民海軍的歷史性變化
沒有大會小會的部署,沒有著急忙慌的腳步,甚至沒有見到主官的身影。
提前一天登上運城艦,記者絲毫感受不到緊張的氣氛。
“各種補給都完成了,其他工作按部就班,該怎么做大家心里都有數!庇佑浾叩倪\城艦副政委李建國,話語中帶著氣定神閑的淡然與自信。晚飯后,根據所在支隊文體活動安排,他又帶領幾名官兵和另一個單位打了一場籃球賽。
更讓記者詫異的是,運城艦起航時,碼頭上冷冷清清,連個像樣的送行儀式都沒有
新聞熱點
新聞爆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