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洲A级毛片一级|亚洲精品无码白丝流白浆在线播放|人人人淡人人澡人人人妻|中文字幕不卡在线v

<ul id="wmksw"></ul><menu id="wmksw"><noscript id="wmksw"></noscript></menu>
<strike id="wmksw"><code id="wmksw"></code></strike>
<dfn id="wmksw"></dfn>
<dfn id="wmksw"></dfn>
  • 首頁 > 財經 > 理財生活 > 正文

    專家:債市杠桿不降 央行可能再次出手

    文章來源:搜狐理財
    字體:
    發(fā)布時間:2016-08-29 09:13:53

      債市杠桿不降,央行可能再次出手

      李奇霖

      央行時隔半年重啟14天期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,激起債券市場去杠桿的波瀾。

      目前市場上債券流動性充裕嗎?換句話說,市場上錢多嗎?按照傳統(tǒng)的流動性分析邏輯,那么現(xiàn)在錢其實并不多。

      市場上錢多嗎?

      我們從傳統(tǒng)角度來分析資金面、分析配債的資金,主要是通過超額準備金,也就是基礎貨幣部分中扣除現(xiàn)金和法定存款準備金以外的部分,這一部分是過去我們一直以來分析債券市場流動性最看重的地方。

      考慮到最近的外匯占款處于一個持續(xù)下行趨勢,并且貨幣政策央行也沒有出現(xiàn)明顯寬松,當前超額準備金絕對水平及超額準備金率實際上并不高。我們自己做了一個測算,在2016年7月份超額準備金率大概是1.8%,8月大概會下降到1.4%左右,這個水平在歷史水平上是偏低的,歷史上比較合理的水平大概是2%。

      另一方面,我們以待回購余額來看當前資金的需求,在債市杠桿水平較高的情況下,待回購余額在不斷攀升,7月已經達到36766.71億元,與2015年年初相比,增加了8000多億元,可見資金需求較為旺盛。我們用待回購余額與超儲率做一個比值,來看相對于需求而言,當前的資金供給是怎樣的水平。從數據可以看出,待回購余額與超儲規(guī)模的比值在進入2016年3月后一直在上升,7月份已經達到228%,是2013年以來的新高,這表明資金的供給遠遠低于資金的需求,從這方面來看市場中的錢是不多的。

      但實際上近期市場上流動性較為充裕,各機構仍有較大的資金配置壓力,市場上優(yōu)質高收益率的資產稀缺,大量的資金游蕩在市場中。我們從兩點可以看出:第一,前段時間超長期限利率債與過剩產能行業(yè)龍頭債受市場追捧,收益率大幅下行;第二,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2016年4月以來持續(xù)下降,目前已接近2.5%的低點。這兩點明確證實了當前市場上資金多,優(yōu)質高收益資產少,“資產荒”一直在持續(xù)。所以如果按照傳統(tǒng)的流動性分析邏輯,當前的市場流動性情況是無解的,如此多的資金并不是來自我們傳統(tǒng)所說的超儲,我們需要用新的思維與邏輯去看待當前債市的流動性。

      錢從哪來的?

      既然現(xiàn)在市場中的流動性走勢與超儲率走勢是不一致的,這么多追逐資產的錢到底是從哪來?一個很有可能的來源是實體經濟,大量資金“脫實入虛”,通過理財涌入債券市場。

      近幾年來,理財規(guī)模快速增長,目前全市場理財產品的余額已達到31萬億,其中增長最快的理財主要是同業(yè)理財,它主要來源于銀行自營資金。這部分資金前期一直配置較大規(guī)模的非標資產,但由于非標資產多數為 3年期且發(fā)行時間集中在2012-2013年,在2015-2016年,尤其是2016年下半年,大量非標資產到期,銀行自營資金不得不開始重新尋找配置資產,由于目前沒有新增的良好資產,銀行只能把這部分錢拿去買理財,而2014年以來債券市場一漲再漲,形勢一片大好,理財資金選擇配置債券或通過委外間接配置債券,從而使債市流動性充裕。

      上述分析的邏輯建立在非標資產與信貸資產新增規(guī)模較低,銀行無法繼續(xù)高配收益率較高的非標資產的前提上,而這個前提存在的原因在于當前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較低。

      金融資產只是資金轉移與融通的工具,只有較強的融資需求才會產生較強的金融資產。沒有融資需求,就不會產生金融資產,就不需要金融資產來轉移資金。制造業(yè)投資、房地產與基建投資這三者是實體經濟中最需要資金的經濟活動,它們的融資需求低迷決定了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不強。

      從制造業(yè)來看,悲觀的預期與政策約束是制造業(yè)企業(yè)融資需求較低的主要原因。一方面,房地產和基建進入大的下行周期,對于制造業(yè)企業(yè)來說,預期是比較悲觀的,即使短期內看到房地產和基建有較好的趨勢,企業(yè)的產出短期內增加,比如很多鋼企、煤企,尤其是許多鋼企出現(xiàn)了擴產的情況,但不少企業(yè)對中長期的預計依舊是悲觀的,主要在于制造業(yè)企業(yè)認為房地產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已難以為繼,未來房地產行業(yè)難以再次迎來發(fā)展的良機,未來下游需求不振,制造業(yè)企業(yè)就不會去擴大產能。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擴產和擴產能是有差異的,擴產等同于復產,而擴產能需要新增資本開支,只有新增資本開支這一塊才有新增融資需求。所以悲觀的預期使企業(yè)不愿擴產能,制造業(yè)的融資需求不足。

      另一方面是政策上的一些約束,即供給側改革。比如煤炭企業(yè)嚴格的執(zhí)行供給側改革政策,276個工作日控制的非常嚴格,企業(yè)不能像以前一樣按330個工作日生產,在此背景之下企業(yè)缺乏擴大產能的動力,所以政策上的約束也是造成融資需求弱的原因。

      從基建和房地產投資來看,兩者雖然近來發(fā)展勢頭不弱,但其融資渠道已開始多元化、正規(guī)化。以前地產行業(yè)有嚴格的限制,即不能通過直接融資來獲得資金,但在2014、2015年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時,政府放松了管制。目前地產企業(yè)已可以通過交易所發(fā)公司債融資,與非標10%以上的成本相比,房地產發(fā)公司債的成本低的多,現(xiàn)在地產債的發(fā)行利率僅在3%左右。有了成本更低的融資工具,開發(fā)商自然沒有動力去用高收益的非標資產去融資;ǚ矫,在資產荒的背景之下,銀行對基建(城投)的融資主體也是追著貸款的情況,所以城投也沒有必要去使用高成本的融資工具(非標)。

      所以無論是從制造業(yè)還是房地產基建來看,新增的非標資產都比較少。在過去龐大的非標資產即將到期,新增非標又較少的情況下,銀行自然而然就出現(xiàn)了一個欠配的情況。到期之后,金融機構不能將錢放在賬上,需要將其投放出去獲取收益,所以許多銀行選擇配置其他銀行的理財,最終造成銀行理財數額的激增。在債市一漲再漲,市場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,理財資金加速流向債券市場,有的是直接配債,即向一級商直接買債,也有的是通過委外,即通過一些非銀機構去幫其買債。所以我們看到2015年資產荒以來,非銀機構,無論是券商資管、私募、基金子公司、公募基金的賬戶,都出現(xiàn)了一個快速的增長。

      錢多杠桿高,央行有意降杠桿

      銀行理財和保險保費的規(guī)模不斷擴張雖然給市場帶來了充裕的流動性,但也使金融機構的配置壓力增大,加上銀行理財市場同質化程度較高,收益率成為惟一的競爭焦點,銀行很容易陷入囚徒困境中,銀行理財資金成本難降,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是具有剛性。

      而另一方面,在高配置壓力下,債券市場收益率在不斷降低,下降速度快于負債端。也就是說,大量高成本的資金涌入市場使投資者最終處于成本收益倒掛的境地。為保證投資收益率,商業(yè)銀行與非銀機構普遍采取加杠桿的方式來博取收益,即通過滾動隔夜回購來配置收益率較高的債,以此來提高投資收益率水平。此舉使市場上的杠桿率不斷上升,據測算,證券公司的杠桿率水平已經達到4.0,商業(yè)銀行加杠桿雖有限制,但農商行的杠桿水平仍達到了1.3。

      在債市杠桿水平較高的情況下,為維持金融系統(tǒng)穩(wěn)定,央行與監(jiān)管層已經有所行動來控制杠桿水平。事實上,在2016年年初,監(jiān)管層就曾對債市的杠桿水平進行摸底,引發(fā)投資者對監(jiān)管層降杠桿的擔憂。2016年7月,銀行理財新規(guī)出臺,其中的第三十六條規(guī)定:每只理財產品的總資產不得超過該理財產品凈資產的140%,這相當于直接控制了銀行理財的杠桿水平,對于委外規(guī)模較大的小銀行而言,去杠桿壓力較大。除監(jiān)管層外,央行在近期也出手表明債市降杠桿的意圖。繼8月23日央行重啟14天逆回購詢量后,8月24日與8月25日連續(xù)兩天央行分別進行了500億與800億的14天逆回購操作,中標利率持平穩(wěn)定在2.4%。雖然14天逆回購規(guī)模不大,但此舉的信號意義強于實際的投放量,央行鎖長放短提高資金成本來降低杠桿水平的意圖十分明顯。在資金成本拉高的情況下,機構用于投放隔夜回購的資金減少,短端利率存在上升壓力,套息空間縮窄,機構加杠桿動力減弱。未來債市杠桿水平若得不到控制,央行和監(jiān)管層再次出手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。

      (作者系民生證券研究院固定收益組負責人)

    money.sohu.com true 財經綜合報道 http://money.sohu.com/20160828/n466375041.shtml report 3745 債市杠桿不降,央行可能再次出手李奇霖央行時隔半年重啟14天期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,激起債券市場去杠桿的波瀾。目前市場上債券流動性充裕嗎?換句話說,市場上錢多嗎?按
    (責任編輯:鐘慧 UF025)
    發(fā)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
    用戶名: 密碼:
    驗證碼: 匿名發(fā)表